我国两亿儿童制药市场尚为盲区
网络 · 2016-03-09 13:26:55 1168 次浏览
摘要:

随着二胎政策正式实施,儿童药市场需求激增,多家上市公司也在加紧儿童药布局。但是目前儿童药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,我国九成药品没有“儿童版”,儿童“用药靠掰、剂量靠猜”。


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%,全国专门生产儿童药品的药企还不到1%……这一组数据充分体现了“儿童用药”市场的缺失。

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,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药品的使用与成人有很大差别,用药需要“量身定制”。而据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统计显示,我国现有约6000多家制药企业,仅10多家制药企业专门生产儿童用药;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;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%,90%的药品没有“儿童版”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说,“目前,儿童用药普遍用成人药品代替,类似‘小儿慎用或者酌减’等描述广泛存在于药品说明书中,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。”

全国政协委员、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施耀忠说,我国儿童用药存在超量问题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4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,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10.5%。

一位药企负责人坦言,相较于成人药品,儿童药品临床试验难度更高。儿童药研发周期长、成本高、利润薄,但适用范围窄、用量小,因此,药企对开发儿童药没有积极性。

代表委员认为,破解我国两亿多儿童用药难,规范儿童用药,已经迫在眉睫。

张德明建议,我国儿童用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,建议设置指导和监管儿童药品研发生产的机构,健全完善儿童用药临床指南,明确儿童用药研究技术要求和标准。

“激发药企内在活力,需要给行业松绑。”施耀忠说,审评部门应设立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的“儿科优先目录”,建立儿童用药快速审批程序。

代表委员还建议,支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药企等成立专门的儿童药品研发实验室。同时,建立国家儿童基本药物目录,实现“医保畅通行”,通过制定儿童药品单独定价和税收减免政策,调动药企生产积极性。

收藏(0)
分享到
评论()
在线留言
姓名
电话
留言内容